故意發布謠言是犯罪行為,嚴重的要坐牢。我國《刑法修正案》在現行刑法第291條中增加了一款:“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
在使用微信過程中,遇到一些影響你健康,或者被詐騙。
2006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五條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2013年9月10日
要運用法律來嚴懲這些人,微信怎么舉報呢?
1、登陸微信,在發現頁,點擊“朋友圈”,進入微信的動態朋友圈。 2、從朋友圈的動態內容中,找到認為低質和廣告或者虛假信息謠言,然后長按發布者的頭像。 3、會彈出“設置朋友圈權限”和“投訴”,點擊投訴,進入投訴細分類,點擊投訴該朋友圈的原因
1.保存來往記錄截圖。
公民享有名譽權,其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誹謗造謠等方式損害公民名譽。名譽受到故意侵害的,受害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要求停止侵害,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情節嚴重的,受害人可報警,由公安機關予以治安處罰 。 法律依據: 一
2.打開微信在搜索欄搜索騰訊110。
在微信群里舉報,別人是查不到的。騰訊有保護舉報人隱私的義務。 拓展資料: 在日常運營中,騰訊有一支專業的隊伍負責處理用戶的舉報內容。根據用戶的舉報,查證后一旦確認存在涉及侵權、泄密、造謠、騷擾、廣告及垃圾信息等違反國家法律法規、政
3.點擊我要舉報。
1、在微信朋友圈或者微博傳播謠言要負什么責任? 如果當事人在主觀意識上能判斷該消息是謠言或者是虛假信息,不管是原創還是轉發,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民事責任,即如果散布謠言侵犯了公民個人的名譽權或者侵犯了法人的商譽的,依據我國
4.選擇需要舉報的類型,提供詳細信息,等待官方回復。
現在很多老年人都會輕信謠言其實很好解決 你可以安裝一個手機管家在手機上 通過上面的安全頭條辟謠專區看新聞就不會被謠言所誤導了
注意事項:如出現差別請檢查手機微信是否為對應版本,請大家提高警惕,不要輕易相信網絡信息。
根據現行刑法第291條第二款的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
擴展閱讀,以下內容您可能還感興趣。
在微信造謠傳謠是不是負法律責任
根據現行刑法第291條第二款的規定:編造虛假的險情,疫情,災情,警情,在信息網絡或其他媒體上傳播,或者明知是上述虛假信息,故意在信息網絡或者其他媒體上傳播,嚴重擾亂社會秩序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嚴重后果的處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25條的規定,散布謠言,謊報險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擾亂公共秩序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五百元以下罰款;情節較輕的,處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罰款。
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利用信息網絡實施誹謗等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5條規定,利用信息網絡辱罵,恐嚇他人,情節惡劣,破壞社會秩序的,依照刑法第293條第一款第二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編造虛假信息,或者明知是編造的虛假信息,在信息網絡上散布,或者組織,指使人員在信息網絡上散布,起哄*,造成公共秩序嚴重混亂的,依照刑法第293條第一款第(四)項的規定,以尋釁滋事罪定罪處罰。
有人在微信里給我造謠影響了我的名譽我該怎么辦
首先你可以舉報該微信賬號、公眾號,走微信的流程
造成你重大名譽影響的,必要時候收集證據,不放棄法律途徑。
你可以搜一下肯德基舉報造謠事件,現在對謠言管的還挺嚴,既然被人抹黑了,就不要輕饒那些滿嘴跑火車的,支持你去維權!
微信公從平臺怎樣解除涉嫌造謠或傳謠的方法
得在辟謠中心申訴吧~
怎么樣舉報那些造謠惑眾的微信公眾號
點擊微信公眾號圖頭像進入詳細資料,再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投訴,選擇投訴原因后提交即可。
怎樣舉報微信上的謠言假消息
現在互聯網上有很多的謠言傻傻分不清
可以安裝個手機管家在手機上面
然后里面有個安全頭條功能,在里面有個辟謠專區查看一些謠言真假
聲明:本網頁內容旨在傳播知識,若有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處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